8月13日,由辽宁省服装协会主办的“中国服装产业高峰论坛”在沈阳举办,论坛的主题为“东北发展机遇”。来自中国服装协会、辽宁省各级政府、全国部分省市服装协会的领导以及辽宁服装企业代表就这一话题进行了讨论。
东北纺织服装产业新的发展机遇在哪里,确是一个值得好好讨论的话题。
曾经在全国服装界红火一时的东北服装,是在1992年之后的这15年间逐渐落后的。15年来,南方一些省市依托先期开放的政策优势,服装产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而东北纺织服装产业,则受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逐渐丧失了在上世纪80年代原本已形成的巨大优势。当时,全国最先进的西服生产流水线是大连最先引进的。
时光流转。如今,东北的服装产业正在酝酿着深刻改变。
一方面是在国家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方针的指导下,东北各级政府充分重视服装产业发展并在土地、财政贴息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的优势;一方面是产业由生产基地向消费基地梯度转移的产业发展趋势,加之已经具备的良好产业基础,一切迹象都表明,15年后的今天,东北服装产业将迎来新一轮发展。
发言嘉宾介绍:
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蒋衡杰
辽宁省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蔺晓刚
沈阳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纪凯
中国服饰报社社长童之琦
辽宁省服装协会会长詹惠珍
辽宁省经济干部管理学院院长杨光
中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联盟秘书长钱晋
中国服装产业经济研究所常务副所长陈国强
广东省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丁宁
浙江省服装协会会长兼秘书长韩礼成
大连服装协会会长田平
大杨创世股份有限公司首席顾问刘文献
辽宁雅威集团副总经理张树文
机遇分析
良好的产业基础与巨大的政策优势
蔺晓刚:辽宁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省份。近几年,辽宁省政府提出了关于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五点一线”快速建设计划,并为产业发展提供土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辽宁省经委还连续几年加大在技术改造、贷款贴息、财政贴息等方面对纺织服装产业的支持力度。几年来,50户纺织服装企业每年获得1.7亿元的贴息资金支持,一共拉动辽宁全省纺织服装产业技术改造投入25亿元,极大地推进了纺织服装产业的投入和产业提升。各级市政府也出台了一些政策。大连市政府在服装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产业集群建设、品牌推广等方面较多地给予了政策支持。今年,沈阳市积极筹建了纺织工业园区。其他各市也纷纷采取措施支持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
纪凯:2006年,沈阳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4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6%,是5年来增幅最高的。流通服务业增加值实现了382亿元,同比增长20%,占全市GDP的15.4%。这都给服装产业的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另外,纺织服装产业目前已逐步呈现由南向北、由产地向销地转移的发展态势,这也是机遇。
詹惠珍:辽宁纺织服装产业这几年发展势头不错,有一些产业集聚地已初具规模。大连、营口、沈阳这三个市的服装产品年销售收入占到了辽宁全省服装总体年销售收入的近80%,如果加上丹东,就可以达到90%以上。
但是,大连、营口和沈阳各自的发展特点又不一样。
大连服装产业出口比例占到了93.1%,但同时品牌也比较多,服装品牌的数量占到了辽宁全省的40%以上,省级著名商标的数量占到了全省的55%以上。营口的纺织基础不错,特别是印染、纺纱这些方面能力都很好,产业自配套能力比较强,这使得营口服装企业的规模都比较大。沈阳服装出口的份额比较小,只有23%左右,但是,沈阳的服装产业依托五爱市场派生出了非常多的小企业,企业总体数量很多,而且,沈阳的职业装企业比较多。
另外,葫芦岛、兴城的泳装在全国也很有名,已经在全国三大泳装基地中排第二位。和别的服装企业不同,这里的企业很多都是自有品牌出口,它们的品牌不仅在国内注册,还在意大利、俄罗斯、法国、韩国等国家注册。海城的工业园,目前已经有纺织服装企业6200多家,其中服装企业有6115家。丹东东港的出口服装、灯塔的童装也都小有规模。
童之琦:东北纺织服装产业目前面临的最重要、最好的发展机遇,就是国务院对东北地区发展规划的批复,它将对整个东北振兴起到纲领性的作用。这是国家宏观规划的政策导向,是一个非常好的正面信号。如果说东北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要抓住机遇的话,就应该在这个时候乘势而上。
在辽宁省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省政府对服装行业给予特别的重视,这也是服装业发展的重要机遇。今天的论坛上,我们听到辽宁省的领导和专家对服装产业发展的理性思考,这是产业发展的基础。
发展探索
解放思想是第一步
蒋衡杰:当前,中国服装产业已经开始由传统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文化产业、时尚产业调整,开始追求品牌的价值,追求人文的、人性化的市场消费追求。
所以,服装企业在保持适当的数量、速度增长之外,要更多地把精力放在追求消费服务上,要在满足消费者、适应消费者、引领消费者三方面下工夫,这是服装产业调整结构、实现产业提升的核心内容。
蔺晓刚:未来,辽宁在纺织服装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升级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辽宁是重工业省份,对轻纺业市场竞争缺乏认识,从思想观念到具体行动都准备不足。因此,要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就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
第二,要充分利用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优惠政策,加快技术创新主体建设,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
第三,要加强引进、联合,形成规模优势。辽宁的纺织服装业规模小、技术低、品牌小,要尽快扭转这一局面,必须主动走出去,与大企业进行联合,与科研院校进行产、学、研合作,引进战略投资,提升整体竞争力。
第四,要加强管理、降低成本。去年,辽宁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的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平均合计占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的6.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7个百分点,比江苏和山东高出2个百分点,这证明辽宁的企业管理成本比较大,降低成本还很有潜力。因此,企业应该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挖掘内部潜力,降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童之琦:东北在抓住机遇、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时候,头脑要冷静。作为产业承接地,并不是说接纳了东部地区的加工就叫承接了产业转移,而是要有规划,要注意平台的打造,要在东部地区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再发展,要在高层次、高水平上实现创新式发展,而不是从最低端低水平重复和模仿。同时观念的转变更为重要。
田平:十几年来,东北和南方产业的发展差距为什么越拉越大?我感觉有这么几点:第一,东北是在规范中发展,南方是在发展中规范。第二,东北的产业发展是市强民富,而南方的发展是民富市强。第三,在东北,政府比较强势,计划经济时代的政府参与企业发展的思想还比较强,强调企业一定要听政府的。但是,南方的政府是服务型的政府,完全围绕企业的需求、发展来决定一些事情。第四,东北地区的传统一直以来都是重重工业,轻轻纺服装。
因此,在新的机遇来临之际,东北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在调整结构、强调产业升级之外,首先还是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认认真真地采取措施来促进产业发展。
韩礼成:浙江服装产业这两年的发展已经进入到相对稳定的阶段,服装业的主营业务年收入突破了2000亿元,但也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资源很紧张,经营成本很高。所以企业的压力很大。我们对此有深深的忧虑。
而东北的劳动力是个优势,同时,五爱市场的发展也拉动了很多企业的发展。未来要发展,关键是要理清思路。每个企业都不一样,因此要找好自己的定位。另外,企业之间要讲求战略合作。
从模仿创新到系统模式创新
陈国强:纺织服装产业未来的竞争是模式的竞争,这种模式包括生产模式、商业模式等。如果没有模式创新,中国的纺织服装产业会永远跟在别人后面。
模式创新首先体现在从传统的产业集群到现代的产业网络的转变上。
东部地区的一些产业集群,发展早期是一品一村、一品一镇,产品同构、模式同构、市场同构,这样的模式在早期有效,但近期都碰到了许多问题。因此,东北在建设新一轮的产业集群当中,要认真吸收东部的先进经验和教训,要从传统的集群走向网络,要讲求产业集群的专业化分工、网络化和平台化。
网络化要求必须形成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网络,还有社会网络。平台化要求政府、科研机构能和企业共同努力,为产业的发展服务。因为院校往往是创新的源泉,而政府则是创新环境的推动者。
另外,模式创新还体现在产业的承接要从被动的承接走向主动的产业合作。
丁宁:广东的纺织服装产业能发展到今天,主要是走了两条路,一是模仿创新,二是自主创新。
所谓的模仿创新,就是通过学习率先创新构想的行为,先吸收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再改进和完善,进一步开发并形成有竞争力的产品,以确定企业的竞争优势。模仿创新的内容非常丰富,从宏观方面看,包括创新机制、新政策的制定;从企业微观层面讲,包括生产力创新、生产关系创新、企业制度创新和企业机制创新。
模仿创新往往可以起到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的功效,弥补了产业发展初期在经济技术上的不足,这也使广东的纺织服装产业能够少走弯路。
目前东北服装产业的基础很好,可以以广东这些年的发展经验为借鉴,但要注意,虽然出发点可以模仿,但要立足于创新,以创新支持产业发展。
刘文献:东北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问题就在于商业创新,没有商业创新的产业发展是走不远的。商业创新要完成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拉动产业创新,二是商业创新本身。
我对大杨快速发展的体会就是两个字:创新。这种创新是系统的创新,包括了战略创新、生产创新、商业创新、品牌创新、文化创新、知识创新等多个方面。例如,通过技术革新、工艺革新,大杨集团最好的一个工厂的订单已经排到了明年年底;通过管理革新,大杨现在正与世界大品牌在合作。
另外,我认为振兴东北的服装产业,对于企业而言不一定都要去做品牌,而是要找到适合自己企业的定位,即使做加工,也一样可以做出加工业的世界名牌。
杨光:全球产业结构变革给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启示。
第一,高新技术飞速发展,改造传统产业成为一种历史趋势。
服装产业有多重性,很难认为它是传统产业。从劳动密集和粗放型的生产模型讲,它有传统产业的性质,但就它具有自身内涵,具有重要文化品位,及其与经济社会文化共生发展的特点来讲,它永远没有“夕阳”的概念。因此,从理论上讲,没有夕阳产业,只有夕阳技术、夕阳管理和夕阳模式。
目前,服装产业的技术构成、精神加工和文化附加值亟待提升,也就是说服装产业需要新型的面料、最新的设计元素、最新的概念体系和最新的市场模型的开发和研究,以及新的后续的整体技术,新的生产工艺、操作流程、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和生产线这种新的概念。因此,如果把服装产业提升为高文化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加工层面的这样一种新兴产业,它就获得了升级。
第二,科学发展观也给我们带来新启示,它是一个系统发展观,诠释了发展的生物模型。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不是简单振兴装备制造业,而是必须站在生物模型上来系统思考,服装产业同样是振兴和产业布局中的有机成分。
服装产业本身的发展也是一种生物模型。目前,很多人更多地把服装看作是一种制造或者设计的过程,其实,服装产业的发展是个系统工程。首先,要有服装创意、服装概念,然后才有服装的设计,这才叫工业文明。单独的设计,考虑更多的是结构、材料工业、美术等方方面面的要素如何凝结在产品上。中国服装产业现在差就差在中间环节上,很多企业把设计完的东西直接进入到制造环节,缺了重要的中间环节———服装领域的系统设计和工艺流程。
专业市场的带动很关键
陈国强: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要实现从传统的以加工制造为主到现代的以市场为导向的转变。我们通常较多地把市场仅仅看成是产品市场,但其实,现代市场的需求,要从产品走向产能,从交易走向配置,从平台走向服务,市场应发挥主动配置资源的功能,要有集成的服务,而不是简单的物业管理和场地的出租。
刘文献:以正在建设中的沈阳国际纺织服装城为例,这个服装城不是一个简单的物理概念,而是要起到配套、增值、交流、体验、创新的作用。服装城的创新,就是要为自己的客户和消费者提供价值创新。
我认为一个综合性的批发市场要朝着商社的角度去发展。日本就有很多集情报功能、资本功能、管理功能、渠道功能等为一体的商社。同时,也希望把包括专业市场、媒体、政府在内的各种力量集合起来,为东北纺织服装产业的振兴真正提供一个平台。
钱晋:专业市场目前出现了这样的发展趋势,分别是市场品牌时尚化,市场功能集成化,市场定位精准化,市场服务产业化,市场管理品牌化。
以市场功能集成化为例:传统意义上的专业市场只是为众多中小企业提供一个低成本的交易平台,但如今,专业市场日趋成为多功能的流通中心、信息中心、展示中心、配送中心以及旅游购物中心。另外,专业市场目前还越来越注意专业化服务的延伸。所以,东北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应该注重专业市场的带动作用。
政府支持力度要加大
蒋衡杰:大连市一位领导曾送给我一句话,说大连需要铺天盖地、甚至是顶天立地的品牌。他还告诉我,政府跟产业的关系是给一块土地就生长、给一点阳光就强壮、给一点雨露就灿烂。所以,我呼吁政府有关部门,关注、重视东北纺织服装产业今后的发展,多给这个产业一些关怀和支持,同时,也呼吁东北要抓住这个历史机遇,抓住产业调整升级的主线,以科技创新的态度,使东北的纺织服装产业在今后的5年中能够发挥后发优势。
张树文: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需要良好的公共服务平台。产业链与公共服务平台是相辅相成的,它们是战略与战术、宏观与微观的关系。产业链是各种因素作集合加强的链条。在这个链条的各个环节上,各种类型的服务平台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所以,从企业来讲,希望政府和协会今后从五个方面为公共平台的建设起到因势利导的作用,这五个平台分别是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公共资金也就是风险投资服务平台、公共人才培训平台和公共市场与品牌推广的服务平台。
■声音
这是一个在重要时刻、重要地点召开的重要论坛,它表明在贯彻落实振兴东北经济的过程中,辽宁注意到了纺织服装产业对于振兴东北经济的重要性。——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蒋衡杰
纺织服装产业尽管现在还不是辽宁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但从战略性和基础性方面看,它却和装备制造业、原材料加工业的地位同等重要。因为它关系国计民生,也关系社会和谐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
辽宁纺织服装产业每年创造的工业产值只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2%左右,但是它的贡献很大,它直接、间接带动的就业人员有200万左右,占到了辽宁全省总就业人员的10%左右。——辽宁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卢松
在新机遇来临之际,在调整结构、强调产业升级之外,东北纺织服装产业发展首先还是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认认真真地采取措施来促进产业发展。——大连服装协会会长田平
东北具有人力资源、土地、政策等一系列能够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的优势,但需要指出的是,产业转移不是产业的退化,而是应该站在积极和提升的层面来思考,这样才能获得新的发展升级。——辽宁省经济干部管理学院院长杨光
这次论坛是东北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新机遇和新起点。我希望,本次论坛能达到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的目的,为推动东北纺织服装产业升级发挥应有的作用。——沈阳国际纺织服装城董事长徐泽军
相关新闻>>
关于组织开展2024年数字辽宁智造强省专项资金(智造强省方向)申报工作的通知
郝鹏书记在辽阳“小北河—中国袜业名镇”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看辽阳•小北河袜业高质量发展推介活动如何助力当地打造袜业新引擎
关于辽宁组织参加2024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秋季)的通知
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走进丹东”下午茶沙龙暨辽宁(丹东)服装行业创新发展交流座谈会
关于辽宁组织参加2024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春季)的通知
大连工业大学服装学院刘敬源同学以第一名的成绩荣获“赢家时尚杯”第28届中国时装设计“新人奖”
劳模风采 | 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张存:魅力英华 泳动世界 乘风破浪 砥砺前行
劳模风采 | 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王丹凤:一针一线做足实功 锚定目标风雨兼程
科技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十四五” 东西部科技合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逐梦“十四五” 集群启征程 | 小北河镇:东北小镇用袜子链起全球市场
劳模风采 | 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刘毅:不忘初心抓主业 一心一意谋发展
劳模风采 | 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谷冬昭: 脚踏实地求发展,热血青春勇担当
劳模风采 | 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吴琦:站在新起点 再创新佳绩
转发 | 关于开展2022年老年用品产品推广目录申报工作的通知
地址:沈阳市和平区青年大街322号昌鑫大厦F座1201室
电话:024-86606281 | 传真:024-83959409 | Email:LNGA@vip.163.com
辽宁省纺织服装协会、辽宁省服装设计师协会版权所有©2014 辽ICP备20200112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