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纺织服装网——辽宁省纺织服装协会、辽宁省服装设计师协会官方网站 分享到QQ空间 |收藏辽宁纺织服装网 |设为首页
辽宁省纺织服装协会
首页>协会频道>协会活动

精准对接,合作共赢!2019 产业合作走进辽宁朝阳

时间:2019-07-02 来源: 作者: 点击:5178次



为了进一步推动纺织服装产业合理布局和区域协调发展,支持地方加快承接产业转移,推广产业成功合作模式经验,加强区域合作,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6月27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朝阳市人民政府主办,辽宁省纺织服装协会、朝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朝阳市龙城区人民政府、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行业发展部承办,中国纺织工业企业管理协会、国家产业转移信息服务平台、中国纺织规划研究会、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园区发展联盟支持的“2019 产业合作专题活动——走进辽宁朝阳暨全国纺织服装产业区域合作发展大会”在辽宁省朝阳市举行。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夏令敏,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副巡视员梅祖保,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产业布局处处长罗大午,中纺联副秘书长、中国纺织规划研究会会长李进才,中国纺织建设规划院院长冯德虎、总工程师郭宏钧,中国毛纺织行业协会秘书长刘焱,中国服装协会副秘书长、上海办主任檀安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魏际刚,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副所长冯媛,中国纺织规划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俞亦政,辽宁省纺织服装协会会长王翀,江苏省纺织协会副会长张月兰,山东省纺织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陈升,辽宁省朝阳市人民政府市长谢卫东、副市长邱廷彦等有关领导和嘉宾,专业学者、科研院校、纺织服装产业园区、产业集群及企业代表300余人出席了本次活动。

会议由辽宁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冯文胜,中纺联产业园区工作办公室副主任、中国纺织工业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王进军主持。

朝阳市人民政府市长谢卫东在致辞时首先表示,全国纺织服装产业区域合作发展大会在朝阳召开,是对朝阳纺织服装产业的巨大支持,必将对朝阳振兴发展必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他介绍,朝阳文化厚重,是一座魅力之城;朝阳生态良好,是一座宜居之城;朝阳资源丰富,是一座希望之城;朝阳开放包容,是一座活力之城。当前,为抢抓国家东北振兴、京津冀协同发展、省突破辽西北和朝阳进入高铁时代等重大战略机遇,面向京津冀、融入京津冀,抓开放、抓招商、抓项目,朝阳已累计引进600余家企业落户,以开放引领发展、以项目推动发展的格局正在形成,后发优势正在凸显。


他强调,纺织服装产业是一项富民产业、惠民产业。朝阳有坚实的基础,有优越的条件,有一流的环境以及优惠的政策支持,今后一定有能力通过加强合作、招大引强,承接更多国内外知名的大企业、大品牌进驻朝阳、助力朝阳,建设中国北方最大的纺织服装生产加工集散地,为朝阳振兴发展增添新引擎、新动力。希望通过此次盛会的召开,能让大家更深入朝阳、了解朝阳,选择朝阳、投资朝阳。对此,政府将为每一位投资者,提供一流的服务,营造一流的环境,携手并肩,互利共赢,共同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夏令敏在致辞时表示,纺织服装产业是我国传统支柱产业、重要民生产业和创造国际化新优势的产业,改革开放以来,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行业由小到大、由大向强的伟大蜕变。当前,“科技、时尚、绿色”,正成为新时代纺织服装行业的新定位、新标签。面对日趋复杂的世界经济形势,全行业必须倍加努力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转型升级。全行业必须要树立信心,坚定信念,早日建成纺织强国;要有创新永远在路上的恒心;要有开放合作实现共赢的耐心;要有加快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雄心。


他强调,此次产业区域合作发展大会在朝阳召开就是希望通过交流沟通,能够在新形势下推动纺织服装产业优化布局,促进区域产业协调发展,让不断设计美创造美的纺织服装产业,能够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在脱贫攻坚精准扶贫战役中、在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做出更大贡献。纺织服装产业在辽宁朝阳的发展前景非常值得期待。今后,朝阳纺织服装产业应坚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坚持产业升级创新发展,坚持高品质特色发展,坚持智能化引领、信息技术与产业融合发展,坚持绿色可持续责任发展的原则,全力打造引领辽宁乃至全国的现代化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地。对此,中纺联将一如既往地支持辽宁、支持朝阳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在发展战略规划、资源整合、市场拓展、人才培育、项目推进等各方面给予支持与配合,助推辽宁、助推朝阳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司副巡视员梅祖保从如何充分认识开展产业合作专题活动的重要性、准确把握产业转移的规律及有针对性的推动产业转移开展区域合作等三个方面梳理了当前影响我国产业转移的内外部因素和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加强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提出建议。他指出,当前,受中美贸易摩擦,部分发展中国家争夺产业转移,我国对经济结构调整,增速换挡有一定影响,不少纺织服装企业转移投向柬埔寨、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外市场,而向中西部地区产业转移的趋势放缓,区域发展滞后。此外,他还从政策体系完善、相关平台建设和产业转移布局等角度还介绍了工信部在产业转移引导方面所做的一系列工作,并就如何加强产业政策引导、整合顶层管理等问题阐述了有关思考和建议。他表示,今后我国应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支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领域的区域合作;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完善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政策环境,有利于优化区域间接资源,重塑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格局。

中纺联副秘书长、中国纺织规划研究会会长李进才作了《促进纺织行业区域协调和高质量发展》的报告,他先就《产业发展与转移指导目录(2018年本)》关于纺织工业的部分内容和特点进行了解读。他表示,纺织工业是产业转移的主要产业,国家对纺织产业转移和区域合作高度重视。纺织工业区域协调发展,对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区域经济民生发展水平,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一是在产业转移过程中,探索形成了多种区域合作形式;二是引导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创业,让“飞雁”变“归雁”,为家乡发展贡献更大力量,也是一种颇具特色和优势的形式;三是纺织产业转移和区域合作,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今,纺织工业进入了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尽管当前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但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基本格局没有变,纺织工业的发展韧劲和创新能力持续增强,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纺织工业区域协调发展需要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思路,统筹协调系统推进区域纺织产业的发展。实现纺织工业区域协调和高质量发展,要坚持走高质量发展的道路;要重视发展规划引导作用;要加强多层次的人力资源保障;要用开放的胸怀,持续深化各区域之间的产业协作;要充分发挥好行业协会作用,服务行业企业和政府部门。推进产业区域协调发展,高质量是根本、创新是动力、合作是大势、园区是载体、服务是保障。实现各区域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题中之义,也是纺织工业区域协调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魏际刚就当前中国产业升级与转移问题进行了详细解析。他表示,世界是平的,未来“流空间”将重塑全球城市体系,新的产业革命正在重塑未来世界。推进产业升级与转移,实现高质量发展,一定要有系统思维,统筹现实与理想,有时间观、空间观与全球观。当前,中国正面临势不可挡的绿色化、城市化、全球化、城市化、信息化、工业化浪潮,需求、供给、时空、成本、环境等已形成新的矛盾。如何将促进经济增长与结构优化有机结合,实现量中有质,质中有量;如何推动供给与需求的有效匹配与良性互动,不断增加有效供给,不断扩大国内外需求,这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他强调,中国制造业正处在升级的关键十年,需要“五革命、一体系、一全球”,并行推进质量革命、基础革命、数字革命、服务革命和绿色革命,完善现代制造体系,实施全球资源配置。中国服务业升级路径,从近期来看,一是拓展线上服务:以实体服务+互联网,探索线上线下融合创新,通过应用信息网络技术,实现多渠道无缝化、一站式服务,个性化、灵活化、普惠化、共享化服务。二是做强线下服务:增强线下体验,增强服务功能,提升服务品质。从中长期来看,要线上线下服务融合优化服务业结构,推动服务全链条互动创新,推进供应链一体化、精益化、敏捷化、可视化、智能化、网络化、全球化、绿色化和国际化,实现人流、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通畅与协调。

经验分享

为了更好地推动纺织服装产业加强区域合作,支持地方加快承接产业转移,从而更好地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会上,重点纺织企业、服装企业、服装院校、产业园区以及特色纺织产业代表分别结合自身特点和发展特色,进行了经验分享和交流。


山东康平纳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琳以《共享工厂 共赢未来》为主题,结合企业发展,智能染色共享工厂以及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进行了介绍。作为自动化染整工艺及装备的行业引领者,康平纳是一家集毛纺、智能染整装备研究与制造、智能染色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近年来,公司不断跨界合作,创建了“康平纳模式”,实现了印染关键技术及装备重大突破。自主研发的筒子纱数字化自动染色成套技术与装备,荣获2014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以该技术装备为依托,建设的智能染色工厂荣获2018年中国工业大奖,在节水、节能、减少用工、提高效率等方面成效显著,并计划在纺织服装密集区建设50家智能染色工厂。目前,新疆康平纳智能染色工厂已进入试生产阶段,江苏盐城和新泰康平纳正处于设备调试期,其余智能染色工厂正稳步推进。


宝联勇久朝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孝久以《服装加工业下沉村镇实现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新跨越》为主题,详细介绍了充分利用服装产业自身特点,适用于助力扶贫和乡村振兴的“龙城模式朝阳经验”。据介绍,几年来,通过探索深度参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点攻克深度贫困;盘活闲置资产,壮大村集体经济;充分利用人社、农委、妇联、职业教育等系统培训政策,形成联动培训机制等方式,经过长达两年时间的建设,这一工业化产业扶贫创新模式取得了可复制、可示范、可推广的成功经验。截至目前,宝联勇久朝阳科技有限公司已在朝阳市6个县区分别投资建设了47家助力扶贫的村镇工厂,直接解决当地农民就业1000余人,共安置就业1700余人,发放工资1.5亿元,人均年收入达3万余元。与此同时,公司顺利地完成了服装产业的战略布局,形成了与总厂相呼应的服装产业集群。


北京服装学院创新园副总经理刘存以《产教融合·产城融合》为主题,介绍了北京服装学院创新园的设立与发展的特色。北服创新园发展多年来,紧紧抓住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大发展时代机遇,以及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北京“设计之都”建设的战略契机,积极响应将北京建设成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重大战略定位需求,依托北京服装学院自身特色和学科优势,以聚集全球青年时尚创意创新人才为目标,秉承市场化运作、创新创业的理念,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加强创意时尚设计资源聚集整合和管理运营模式创新,逐渐形成了时尚产业创新发展的综合平台体系,探索形成了专业集聚、开放共享的特色创新园模式。


沭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促进局局长、沭阳智能针织产业园管委会主任魏伟以《新时代纺织特色园区要有新作为》为主题,结合沭阳智能针织产业园创建经验和模式,从为什么要打造纺织特色园区、如何高质量建设纺织产业园区、招商和服务是纺织产业园区的根本以及行业协会是纺织产业园区发展的重要平台等四个方面进行了介绍。他指出,打造纺织特色园区,是新时代产业发展的需要,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产业特色化发展的需要。为了实现沭阳智能针织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沭阳主要从“五有三转”、“三品两化”和“人才建设”几方面入手,做到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标准、项目高质态。他指出,招商需要服务,服务实现招商。招商工作是纺织产业特色园区建设的主引擎、硬实力,帮办服务是纺织特色园区建设助推器、软实力。此外,他强调创建特色园区,必须要通过搭建起政府和企业、政府与行业协会、企业与行业协会、科研院校与企业的多个平台,才能助推产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创新发展,沭阳纺织走出了一条企业从少到多、产业从弱到强、品牌从无到有、发展从跟随到引领,具有沭阳特色的发展之路。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策展人林乐成则在《小企业大作为》的主题演讲中,以喀左壁毯的文化品牌推广为例,介绍了喀左高比林壁毯公司出品的技艺精湛的《山高水长》、《金色长城》、《壮丽山河》等多个壁毯作品。他表示,从一定意义上讲,朝阳的喀左已经是中国当代壁毯的代名词,如同法国的“高比林”。基于中国纺织非遗推广大使王翀提出的“朝阳特色纺织产业”研究课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纤维艺术研究所以“喀左个案”为例,展开了对当代纺织艺术原创与市场,传统手工编织技艺与设计,文化品牌形象打造与推广等方面的务实探讨。“喀左个案”中的一个个落地项目,一件件应用作品,一段段经验故事……正如“从洛桑到北京----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和“中国纤维艺术世界巡展”执行秘书长王凯教授在总结特色喀左时选择了这样一个恰如其分的关键词:“小企业大作为”。

加强区域合作

共推产业高质量发展

朝阳市龙城区区长杨松涛就朝阳市龙城区纺织服装产业进行推介。他介绍,近年来,龙城区按照新发展理念要求和集群式高质量发展标准,集中精力发展纺织服装主导产业,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大力发展龙城纺织服装产业,进而辐射和带动全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已成为全市共识。特别是通过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为全区脱贫攻坚工作贡献了重要力量,创造了产业扶贫和乡村振兴的“龙城模式、朝阳经验”,正在全省推广和复制。目前,龙城区现有规上企业12户,工商主体200户,2018年完成工业总产值近5亿元,带动就业5000余人。


他表示,龙城区发展纺织服装产业不仅具有雄厚的产业发展基础,具有独特的发展纺织服装产业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产业优势和、基础设施配套优势、劳动力优势和投资环境优势。目前,中国纺织建设规划院正以龙城区为重心、面向全市,编制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规划,计划通过服装流通导引加工企业集聚、品牌企业引入、自主品牌创建、上下游产业同步发展,打造集面料、研发、生产、交易流通、仓储、物流全产业链的纺织服装加工名城。今后,龙城区将以学生装作为突破口,重点发展休闲服装和制式服装,争取用三至五年时间,打造成东北地区最大的学生装生产基地、北方地区知名的服装展示中心和集散地、朝阳长效扶贫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承载产业。


为了进一步加快辽宁省纺织服装产业转移,实施精准扶贫,会上,辽宁省纺织服装协会会长王翀宣读了助力产业扶贫实施美妈妈工程的倡议书。辽宁省纺织服装行业助力产业扶贫实施“美妈妈工程”正式启动。


据了解,“美妈妈工程”活动是辽宁省纺织服装协会倡议,是妇女再就业、助力扶贫攻坚、乡村振兴的需要。该活动让产业富民成为助力扶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让扶贫攻坚、乡村振兴成为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基本保障,让辽宁纺织服装行业成为辽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特授予朝阳市龙城区“辽宁省服装加工名城”

鉴于近年来朝阳市龙城区纺织服装产业的创新发展和集群效应,辽宁省纺织服装协会特授予朝阳市龙城区“辽宁省服装加工名城”荣誉称号,并举行授牌仪式。

周涛宣读授牌

十位驻村书记合作签约

此外,为加强区域合作,共推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活动现场,辽宁省纺织服装协会代表就“美妈妈工程”与张丹阳、王新宇、孙立新、孙瑞、王炳忠、赵锡奎、孙宇、李付忱、金旭伟、刘艳等十位驻村书记合作签约;朝阳市龙城区人民政府与中国纺织建设规划院就朝阳市龙城区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规划合作签约;来自北京燕东兆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丹东新龙泰服装实业有限公司、鞍山顺丰科技有限公司、辽宁玺赢服饰有限公司等纺织服装企业代表与朝阳市龙城区政府签订投资合作协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产业园区工作办公室、辽宁省纺织服装协会与朝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丹东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新彊兵团草湖产业园多方签订共建国家新型工业化纺织服装产业示范园区战略合作项目。

朝阳市龙城区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规划合作签约

纺织服装企业与朝阳市龙城区投资合作签约

共建国家新型工业化纺织服装产业示范园区战略合作

当天上午,与会领导和嘉宾们还深入宝联勇久朝阳科技有限公司及扶贫工厂参观考察,交流经验和做法。


 

 

分享到:
行业资讯

关于组织开展2024年数字辽宁智造强省专项资金(智造强省方向)申报工作的通知

辽宁 “特色纺织”促振兴 “以新提质”链全球

郝鹏书记在辽阳“小北河—中国袜业名镇”宣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看辽阳•小北河袜业高质量发展推介活动如何助力当地打造袜业新引擎

聚焦袜业 共谋未来 辽阳•小北河袜业发展推介活动盛大启幕!

展会搭台 文化唱戏 | “新中式”国潮泳装引领新時尚

2024东北亚(兴城)国际泳装展盛大开幕

关于辽宁组织参加中国国际产业用纺织品及非织造布展览的通知

关于辽宁组织参加2024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秋季)的通知

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走进丹东”下午茶沙龙暨辽宁(丹东)服装行业创新发展交流座谈会

“时尚辽宁”展团精彩亮相CHIC2024(春季)

“让世界 看见辽宁”CHIC展精彩推介

关于辽宁组织参加2024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春季)的通知

辽宁三家企业上榜“2022年中国服装行业百强企业”

大连工业大学服装学院刘敬源同学以第一名的成绩荣获“赢家时尚杯”第28届中国时装设计“新人奖”

各地利好政策接续出台,纺织服装企业须结合实际抢抓发展新机遇

关于开展2022年度中国纺织非遗推广大使推选活动的通知

上半年RCEP享惠红利持续释放,企业和消费者都受益

劳模风采 | 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张存:魅力英华 泳动世界 乘风破浪 砥砺前行

深耕细挖老年服饰蓝海

专精特新创新指数增幅明显!纺织领域又有哪些新动作?

劳模风采 | 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王丹凤:一针一线做足实功 锚定目标风雨兼程

科技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十四五” 东西部科技合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逐梦“十四五” 集群启征程 | 小北河镇:东北小镇用袜子链起全球市场

劳模风采 | 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刘毅:不忘初心抓主业 一心一意谋发展

2022年上半年纺织服装出口增长11.7%

《2022儿童经济洞察报告》完整版

全国碳市场运行一周年,纺织业何时被纳入?

劳模风采 | 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谷冬昭: 脚踏实地求发展,热血青春勇担当

2022时尚深圳最新定档通知

关于召开第二届中国设计峰会的通知

劳模风采 | 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吴琦:站在新起点 再创新佳绩

中国纺联会长孙瑞哲:劳动创造锦绣事业,奋斗编织美好世界

转发 | 关于开展2022年老年用品产品推广目录申报工作的通知

推进一老一小用品标准、双碳标准化提升,《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行动计划还说了啥?

描绘化纤强国建设路线图 | 曹学军解读《关于化纤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协会介绍

辽宁省纺织服装协会 地址:沈阳市沈河区市府大路262-6号新华国金中心(天玺S-206B)

电话:024-86606283 | Email:LNGA@vip.163.com

辽宁省服装设计师协会 地址:沈阳市沈河区市府大路262-6号新华国金中心(天玺S-206C)

电话:024-86606281 | Email:LFDA2009@126.com

辽宁省纺织服装协会、辽宁省服装设计师协会版权所有©2014 辽ICP备2020011239号